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,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,推進城鎮化必須遵循規律,因勢利導,使城鎮化成為一個順勢而為、水到渠成的發展過吳哥窟程,不要急於求成、拔苗助長。
  城市是經濟發展的產物,城市化要有豐富的內涵。如果說城市是表,經濟則是里,沒有經濟支撐,城市就是空架子。新型城鎮化是有規律可循的,要以產業為條件,具備了產業優勢,城鎮系統傢俱化就水到渠成,反之,就是拔苗助長。
  城鎮化不能沒有產業支撐。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動力。沒有產業的優勢,沒有充分吸納就業的能力,城鎮化就無從談起。是先有產業後有城鎮,不是先有城鎮後有產業。有了產業實力,才可能發揮城鎮化的集聚效應、規模效應。當前,一些地方加快城鎮化,是希望借城鎮化的推動,加大土地開發力度,帶動經濟增長。這種城鎮化衝動,忽視了城鎮化規律,人為速成化療副作用,就可能是“早產兒”。
  城鎮化不是房地產化。不能把城鎮化理解為就是蓋樓房。應當肯定,那些吸納資源能力很強的城鎮,自然能夠保持樓市的繁榮;而那些工業發展水平不高、輻射能力有限的城鎮,要拉起城市大框架,風險就難以避免。據有關部門統計,現在一些城市樓盤空置率達40%-60%,有些中西部西裝城市更高達70%-80%。
  城鎮化不能只靠政府推動。現在有些地方不考慮市場,全憑行政力量推動,以致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之時,卻發現缺乏產業填充。城市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,涉及經濟、政治、文化、社會、生態等方方面面。以為造就了代償樓房,就造就了城市,這種想法未免太簡單。城鎮化主要靠經濟的自然催生,即自然城鎮化;用行政力量強行推動,是人為城鎮化。看人為城鎮化,新城是拔地而起了,GDP是攀升了,官員政績也有了,卻缺乏後續產業保障。虛有城鎮化之表,沒有城鎮化之實,就不是真正的城鎮化。
  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市民化。人是城鎮化的核心。農民市民化,自然要解決戶口問題,但不能理解為市民化就是一紙戶籍。戶籍制度改革在於逐步消除城鄉公共服務的差距,放寬對進城農民的限制,降低農民落戶的門檻,而不是形式上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之分。以為有了城市戶口,就是市民,就把城鎮化想得太容易了。更重要的是,城鎮化應該為他們提供公平的市民待遇,一些地方農民到城裡了,也住上了樓房,卻沒有享受到相應的市民待遇,這就不是真正的市民化。
  城市是經濟發展的產物。我們理當從基本國情出發,實事求是,順勢而為,引導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。
  (原標題:讓城鎮化水到渠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tegvz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